刚过去的周末,支付宝圈子功能进行灰度测试,其中校园日记、白领日记等几个圈子仅允许女性用户发布内容,一时引发了众人哗然。 事情
刚过去的周末,支付宝圈子功能进行灰度测试,其中校园日记、白领日记等几个圈子仅允许女性用户发布内容,一时引发了众人哗然。
事情还得从之前说起,支付宝新上线校园日记和白领日记的社交圈子功能,部分用户上传大尺度照片,网友认为照片或涉嫌低俗,质疑支付宝有炒作之嫌。
支付宝方面昨天表示,目前圈子处于测试中,对于发布含有色情等违规言论的行为,圈子管理员有权删除其动态,对账号做禁言,甚至拉黑账号。目前圈子会根据类型控制加入门槛,甚至分享和评论权限。支付宝的合作伙伴的管理团队,也会针对一些不合规范的照片进行严格处理。
支付宝相关人员告诉京华时报:之所以要启动类似圈子的尝试,是因为在中国一直没有一个特别适合社群运营的产品形态,并且社群圈子也一直缺少一个让人和人之间建立信任的介质,“我们认为支付宝的实名和信用体系有着天然的优势,并且基于对4.5亿用户的画像能够更加精准地聚拢有相同爱好、共同需求的人”。
校园日记和白领日记都是支付宝在上周新上线的两款带有社交属性的产品,此外新上的还有海外代购等社交圈。
校园日记的规则介绍发布于11月24日晚,规则显示只有女大学生才可发布动态,其他用户可点赞和打赏,而只有女大学生和芝麻信用分大于等于750分的用户才可评论。
白领日记圈子的规则发布于11月25日晚,同样显示为只有白领女士可以发布动态,称可聊职场经历及记录生活瞬间,而只有白领女士和芝麻信用分大于等于750分的用户才可评论。
截至昨晚10时,支付宝页面显示,已有670万人看过校园日记圈子,587万人看到白领日记圈子,且浏览人数在迅速增长。
在荷尔蒙的刺激下,支付宝生活圈可以一夜间吸引数百万人关注,但在新鲜感消失之后,怎么让用户留存,引导他们在支付宝上做除了交易以外的操作,才是真正考验支付宝能力的开始。
众所周知,阿里以B2B服务起家,进入B2C服务领域,又在此基础上进入金融服务,而支付宝正是阿里在个人金融服务产品中的集大成者。当年余额宝一战成名,奠定了支付宝的江湖地位。
支付宝近一年来每次改版做社交化尝试,就有用户痛心疾首地说,啊,你变了,听不进群众意见。以支付宝现有的用户规模和活跃度,在支付和消费场景下对用户的占有,已经达到了一个瓶颈期。
另一方面,借道微信把电子支付铺到了亿万用户的手机里,对于阿里而言,除了部署防御之外,基于社交场景的积极反击,也在情理之中。
并且,微信的小程序,重点其实剑指电商。腾讯一旦把社交-支付-电商的三步路径走通,支付宝甚至淘宝就非常被动了。
总之,对于支付宝的圈子之类社交功能,使用权是掌握在用户的手中你,但站在企业经营的角度,社交是支付宝和阿里必须拿下的一个山头。
阿里最早在社交领域的产品为阿里旺旺,后来在移动端改名为“旺信”,但这款产品主要为买家与卖家之间进行交流的APP,使用场景有限。
在微信出现以后,阿里第一次在社交领域大举投入的产品是来往。不过,与腾讯做社交基于产品和用户不同,阿里做社交最初主要基于战略和运营。
来往是与微信的正面对抗,阿里试图在微信之外再造一个“微信”。来往尝试失败之后,马云试图将社交的任务交给支付宝。阿里以往推广来往,需要用户重新安装一个全新APP,首先就是一个很高的门槛,但支付宝本身就拥有近5亿用户,绝大多数用户并不需要重新接受一款新产品。
同样肩负大任,支付宝与来往在思路上并不一样,阿里希望来往成为一款社交工具,用户可以将自己的社交关系一并迁入,但对于支付宝而言,做社交只需要用户增加使用频次,人们在使用支付功能的同时多在支付宝APP停留就可以了。
支付宝作为一款工具,其可替代性很强,如果不增加用户使用频次,随着用户习惯的变迁,未来甚至会逐渐被人遗忘。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支付宝9.0版本于2015年7月上线,新增了和微信相似的“朋友”和“商家”菜单功能,与微信相似强调熟人社交功能。
这一功能曾经引起了诸多负面评论,但实际上,并非是支付宝有意要站在用户的对立面,而是要达到要用户多停留以及增加用户使用频次的目的,就一定会改变既有的用户习惯。
支付宝从9.0到9.9版本,仍然是以熟人社交作为切入点,用户打开支付宝APP,在首页就能看的支付宝推荐添加“可能认识的人”为好友。
上线两三个月后,又有了上周末上线的陌生人社交圈子——校园日记和白领日记,这一次的改版比上一次有过之而无不及。
实际上,这些动作都只是开始,为了提高用户使用频次,支付宝必然会采取更多策略。而根据官网显示,由支付宝推出的“生活号”也已经开始测试。
实际上,在PC互联网时代,阿里就依托淘宝平台推出了淘江湖,主打真实好友交互平台,但这同样是一次不成功的尝试,如今淘江湖页面已经无法再度打开。
在淘江湖尝试不顺之后,阿里于2013年投资了当时最为流行的新浪微博。更早前,阿里还投资了陌生人社交平台陌陌。
但这还不够,由于阿里对入口有天生的不安全感,这使得它在移动互联网浪潮袭来之时,阿里还要不停“买买买”。
阿里在入口和社交方面进行如此多的投资并购,其目标都是通过入口或社交,想办法让用户在阿里的产品上投入更多的时间,进而推动淘宝和支付宝业务的发展。
通过来往的尝试,阿里以及蚂蚁金服管理层已经意识到,要做一款产品直接去挑战微信,目前来看已经变得不可能。于是,支付宝退而求其次,只追求提高用户打开频次和停留时长,这样相比做出另一款“微信”的难度要降低很多。
支付宝拥有数量庞大的用户,至少在提升用户频次这件事上,仍然会有不少的机会。支付宝最新推出基于陌生人生活圈的“校园日记”和“白领日记”,在某种程度上做了陌陌最早做的事,但实际上,陌生人社交只是一个吸引用户眼球的点,真正要做的是怎么将用户留下来,就连陌陌也知道陌生人社交不可能长久,已将重心转向了视频社交,直播反而成为了营收亮点。
由于天生就与交易相关,支付宝掌握着一个人的身份、位置、收入和消费习惯等关键数据,因此可以根据用户偏好精准推荐或匹配相应的生活圈子。
实际上,在PC互联网时代,兴趣圈子这一形式就已经十分盛行,比如百度贴吧和豆瓣小组。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也出现了类似脉脉、无秘这样的小众兴趣圈子。支付宝也有这样机会,比如做基于理财、借贷或线下吃喝玩乐的圈子,不是不可能。
从支付宝的种种变化,可以看出其拥有很强的危机感,每一次的变化改进,支付宝都在翘首企盼,如果这次支付宝生活圈的尝试不理想,下一步的方向在哪?很是让人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