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图标 江湖人士

不为人知的华为和小米真相

导读

    一、华为是集体意识的集大成者
    二、小米为中国人生活质量的提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小米是典型的当婊子立牌坊的技术商人
    四、集体主义下的华为的研发效率极其低下
    五、离开销售和营销,华为难有建树,举步维艰
    六、华为的销售、宣传、公关实在无敌


华为和小米真相

    小米前几天公布了漂亮的财报(真心话,确实挺漂亮的,有兴趣的点击观看),但报后却股价大跌,把连续几天的涨势一次抹平。市场似乎并不买账,这样的滑稽场景伴随着小米在香港上市起就源源不断,让人哭笑不得…

    而华为这边呢,毛衣战加持下,一路高歌猛进,国外订单不跌,国内订单激增,满眼光鲜亮丽…

虽然严格来说华为的业务体系和小米并不一样,企业类型也大相径庭,但作为普通消费者,有用华为手机的,也有用小米手机的,在直觉上依然会拿两家出来比较,甚至在长期的比较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深入人心”的结论:华为是完全自己研发的高端企业,小米是组装代工的百货商店。乍一看,这种言论似乎真的就是两家内在本质的外在表现,但真相到底如何,恐怕早已湮没在了狂热中…

    作为一个数码爱好者,两个品牌都有我喜欢和推崇的地方,我也使用过无数的华为和小米设备,也恰好对行业有一些经历和了解,在我看来,目前舆论已经走偏了,出于逻辑正义感,我觉得有必要把自己了解的一些东西讲出来,从不一样的视角还原一些不为人知的真相。

    鉴于目前的白色高压环境,我想先说一句自保的话:
    我不是高高在上的行业分析师,我也不是新闻调查记者,我就是一个对相关领域较为了解、喜欢做一些深度思考的普通人,写下文本只因逻辑正义,也为促进两家公司更好的发展,我没有收钱,更不是反华势力,两家公司特别是华为的公关不要向我挥舞法务铁拳。本文是思考和讨论,无意对华为和小米做任何的商誉侵犯,请不要送我跨省刑拘。我始终觉得有批评才有进步,如果说一句四大发明无用就要被送进道德监狱,就要被挖坟连坐,那这样的社会形态真的是挺没劲也挺恐怖的。如有疑问欢迎邮件(zhangrou@chuma.cn) 交流。
    同时也预先告知一些小FH们,严格来说,本文是严肃的分析文章,如果看不进去或者看不懂可以止步,但请手下留情,不要用没有逻辑的言论在自己未知的领域指手画脚啦。


一、华为是集体意识的集大成者

华为和小米真相

华为能有今天的成就,不谈各种细节过程,只从较高的层面看,我的理解和总结就是:

在一定的历史机遇下,华为的集体意识成就了数十年的稳定与高速发展

具体来说,对内对外都是很强的集体意识。

内部

外部

一些事是否已被忘记

是的,崛起之路,确实需要过程牺牲,而且是牺牲花钱的客户。

也说一个有意思的小细节,华为手机有一些列应用和机制,或者说有一套体系,叫省电精灵,终极目的是维护自己省电、低能耗比的形象,是的,在此理念的运作之下,华为各类手机确实极其省电,但这并不是用户体验驱动的,用户并不是First的,“省电的品牌形象”才是第一位的。当你有多个App同时操作的工作需求时,你会被EMUI不顾后台常驻选项规则,执着的杀你App和降频搞到崩溃不已。

是的,这样的集体意识,就是要求

忘记历史,共同背负艰难,成就下一刻的荣耀

相信很多人看到这已经察觉到了,这种发展轨迹,和30年来的改革开放极其相似,甚至有不少缩影映射。

作为消费者和传统的技术人,我确实有时候比较反感和反对这样的价值形态,但是我不评价也没有资格评价这种意识形态的好与坏。同时在民族角度,我也真心的支持和称赞这种集体意识,无论如何,确实拔地而起一个中国巨头,带来了越来越佳的消费和商业体验,华为也成为了中华民族对外冲突时一股坚强的力量,不能要求更多了。

二、小米为中国人生活质量的提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小米,可以说是和华为完全不一样的性格与基因,小米成立伊始,就走了一条科技、性价比、互联网产品的路,虽说世界上永远不缺优秀的产品,但是:

小米,从提升性价比和降低价格门槛入手,常年专注于互联网对传统消费品的赋能并落地想法和创新。确确实实的通过各种高性价比产品,把获得高质量生活满足感的代价降低了N个门槛,而小米所创造了一系列的互联网产品观和价值观,也影响和带动了无数的周边企业、品牌和产业。

基于小米对用户、对产业做出的贡献,如此夸赞绝不过誉。

小米的伟大贡献,不在于产品有多么高的绝对高度,而在于“降低门槛”这四个字。

如此小米,非常值得尊重,在历史上是有位置的

三、小米是典型的当婊子立牌坊的技术商人

小米既然如此伟大,经营也非常健康,但为何落得如今这样股价腰斩,众多指责的下场呢,我觉得:

当雷军这样一个程序员从较为闭塞的金山这样一个半技术半商业环境走出来,投身完全商业化的手机等领域时,总是无法准确把握情怀和资本的关系,而这种定位失衡进而自上而下给公司带来一系列的困扰,“觉得自己应该少赚钱让利消费者得到品牌赞誉,又觉得自己能讲好资本故事对得起投资者”。结果呢?“做好事,得坏名”是近些年来小米在这种失衡心态下不断的弄巧成拙。而小米在营销上依然一副技术和逻辑驱动的理念,学别人的狼性营销又学不来,搞的不上不下莫名其妙。然后我们能看到的就是:小米的伟大贡献并未收获等值的品牌形象,而随着模仿者、追赶者越来越多。伟大贡献已经被消费者忘的差不多了,但小米的初心却在商业环境中表现不出绝对的竞争力和战斗力。能料想到的是,这种消费者与资本两头不讨好的情况还会持续下去。

一些印象深刻的场景

想起电影《剑雨》中转轮王对连绳说,“你要练变戏法就变戏法,练武功就练武功,你总喜欢把他们混为一谈,能活到今天也算是件奇事啊”。小米也是如此,你学OV割韭菜就好好割韭菜,你保持MIUI的初心就把初心贯彻到底,做上市就好好搞资本故事骗投资者,每个领域的规则和策略都是不一样的,千万不要混为一谈,眼里馋着韭菜,初心又在头上弄了道紧箍咒,这真的行不通啊!

四、集体主义下的华为的研发效率极其低下

虽然批评小米畸形的商业价值观,但无论如何,小米也和BAT一样,是一个非常正常的互联网公司。这里要补充一个事实,就是无论是BAT也好,京东、今日头条等也好,这样的公司,可能最终的产品形态和业务规模不尽相同,但他们有个共同点,就是通过严格的HR流程以及很高的HR标准,都筛选出了自己的有较强研发力的研发团队,并且给予这些研发团队充分的自由空间,很多时候,突出的个体价值在这种环境下因为机遇而得到爆发进而转化为贡献巨大的产品或业务。

而小米最近有个天大的委屈,大概意思就是:

华为1年研发1000亿投入,小米才50亿不到,你看,这就是国产当自强和组装工厂的区别

说真的,这种误导的言论,除了能热血沸腾一下,真的对社会发展毫无裨益,任何做过科技企业的人都能感受和理解一个道理:

研发的产出和投入绝不是线性关系,甚至大部分情况下都不是线性关系

而更让你意想不到的是:

华为的研发效率,是极其低下的

原因如下:
(这里PS:看过我文章的人都知道,我是一个极其讲逻辑和求证据的人,我既然能说出一些观点,那就绝非杜撰或者臆测,都是我轻身经历过或者根据自己的经历用科学道理谨慎揣测的,你可以看不懂不说话,也可以看不明白来和我讨论,但不要看不懂还不舒服,然后就乱喷…)

所以到这里大概可以给小米正个名了,带点严肃的调侃一下:“小米的50亿的研发投入,大约相当于华为500亿吧”

成也集体主义,败也集体主义

在宣传上,华为的高研发投入是品牌旗帜,但在内部,这种低效的研发投入模式在长远看会变成巨大的人力资源包袱,我相信这已经成为了任正非心中的巨大的担忧。

刚才又去看了一下,2018华为薪酬支出1124亿,相较于华为的产品线,这真的是让人咋舌,有点过于高企和低效了,这是相当危险的,营收只要稍微跟不上,就会带来连锁反映。希望华为未来能妥善解决好这个问题吧。

五、离开销售和营销,华为难有建树,举步维艰

既然华为的研发效率不高,那企业达到如此之高度靠的是什么呢?我坚定的认为,靠的是销售能力和营销能力。甚至这种能力,我觉得放眼全国,无可匹敌!

可反过来看,如果你拨开云雾着眼一些华为的业务发展细节,那又一个很可怕的事实呼之欲出:

离开了销售和运营,华为走的很不好,所谓的研发驱动模式,也完全失效了

最近几年一直有一个看上去很有道理的被宣传出来的逻辑

华为十分尊重研发投入,所以华为收获了今日的巨大成就

我想说的是,NO!如果看完刚才对华为集体主义的论述后,你会发现,这样的话,并没有很严密的逻辑。

华为到底是怎么壮大的,相信了解通信行业的人,了解手机产业的人,对华为交换机业务、通讯业务、消费者业务的拓荒过程是会有一些轮廓和概念的。和运营商有关的交换机通讯业务发展过程过于敏感,我就不多说了。这里说一下手机吧,中华酷联的年代,只要生产出手机,就不愁电信移动联通的运营商渠道能给卖出去,而且这种业务非常滋润,利差大,销售稳定,能赚钱,华为手机的原始积累正始于此。类似的还有服务器业务,企业云业务等等。和运营商深度捆绑的华为,一旦和运营商生态有关的产品制造出来时,总是不用担心卖不出去,销售铁军驱动下的业务发展,过程曲折,但总体还是非常顺畅的。

这时候可能有人要讲话了:“你这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吗?华为要是不舍得研发投入,就算有关系有销售能力,也不会做起来的,你看联想不也是有关系吗,但是现在做的就没华为好!”

是的,你说的非常对!但我也可以反过来说,联想现在活得也挺好的呀。所以我们今天不是在指责华为,我们是要分析背后的内因逻辑和企业发展的真实驱动力,以下的逻辑思考非常重要:

可能有点绕,大家慢慢的品一品:

但是华为长期的宣传让上面逻辑思考的2、3、4、5、6,全部都让大众产生了完全相反的理解,甚至有一种华为一直研发,就一直所向披靡的热血沸腾气息不停弥漫,我不知道华为内部是怎么想的,如果内部也是同样的理解,那这种漠视客观规律的态度,最终一定会反噬在自己身上。

所以华为云为啥已经升级到一级部门和战略了,依然反反复复的不成功,甚至还有转向B端服务的趋势?因为C端云服务完全和运营商沾不上强推关联的业务,也无法在一级市场硬碰硬的靠销售从C端客户这拿下单子,更有SaaS体量上去后很高技术含量的运维要求,这是一个对产品力有极高要求的领域,这种高产品力的要求遇到华为的集体主义研发团队和销售驱动的运营团队时,就歇菜了。

所以为啥EMUI的Rom已经在营销层面从编译器、操作系统等各个地方画出天大的饼了,依然在开发人员眼里很难用,很难搞,却依然连个自己的浏览器都研发了好多年都没弄出来还得和QQ和UC合作,依然在我这样的重度用户眼里和MIUI还有无比巨大的差距?因为这是完全脱离销售体系的纯体验性研发,这是真正需要头部人才、突出个体去突破而不是集体突破的事情,集体研发遇到Rom细节改造时,连细节目标都定不出来,谈何突破呢?

所以为啥荣耀智慧屏电视虽然上市了还加持鸿蒙热血,但依然销量惨淡,所以为啥荣耀手机之外,其他像素级模仿小米生态链的产品都并不坚挺?因为这些都是直面实打实的消费者去竞争产品力的领域,并不简单,也不是单纯的“研发”可以解决问题的(什么?你的意思是华为手机、荣耀手机难道不是实打实的消费者竞争领域吗?我的回答是:显然不完全是,如果真的纯粹拼产品力的话,华为手机走不到今天,同时哪怕是今天,华为的真实产品力的获客能力也远小于实际销量)。

研发是客观而复杂的,你也要尊重他的规律,纵观世界商业史,从来没有一个企业说靠着研发持续投入,就能持续占有市场,就能持续推出好的产品。因为这其中真的没有太大的因果关系,淹没在商业失败背后的艰辛投入更是数不胜数。

华为取得今日的成就和舍得投入研发、具备研发理念,有一定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但这种关系在短期内可以有助于行业领先,从长远看,并不是甚至完全不是核心驱动力。

我极其赞同任何企业都要有研发精神,都要尊重技术,但我为什么还要写很大篇幅来厘清华为研发投入和今日成就之间的因果关系呢:

1、不希望很多初上路的企业家和创业者因为不懂刚才23456的逻辑而走向牛角尖极端

2、如果华为的研发宣传只是营销策略那另当别论,但如果真的是发自内心的想法,那我真心的希望华为和任正非老先生不要在假象中迷失自我。

3、我确实不太喜欢华为这样说技术驱动之话,却行管理营销驱动之实的做法。

说一个有趣的事:

任正非老先生不止一次的公开场合说过,未来人工智能就是统计学,看完采访画面我真是哭笑不得,甚至知乎还有一帮一知半解的“科学家们”在尴尬解释任正非的这番话,那些敢直指此言论是胡说八道的真正的专家,早就被湮没在了骂声中。

原本我通过看一些华为的内部文件,以为任正非非常清楚华为是一个管理驱动、销售驱动的企业,他也对这种完全可控的管理模式非常引以为豪,但随着某些言论和画面的不断闪现,我甚至怀疑是否任老自己也真的相信了华为是一个研发驱动企业,也真的相信了他们口中对研发和科技的言论得到了下面科研人员的认可和拥护。。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真的是一言难尽了。

如果说上一章节提到的低效研发导致的人力资源的风险是可控可管的话,那这种对公司本质驱动力误判的风险,我认为是更大的,是值得华为引起巨大重视的

四、华为的销售、宣传、公关实在无敌

既然前面诸多唇舌来论证华为并不是靠研发走到今天的,那华为到底靠的是什么呢?企业端的销售就不说了,上一章节也说了这是华为的核心优势,那么消费者领域呢?

我认为华为在消费者板块,有一种在价值观驱动下的文理混合双打的营销模式,非常非常非常的无敌!

这种宣传模式以价值观为导向,以坚定的脸皮为支撑,用持续的半文半理的文字输出为武器,加持法务和公关,在长期的品牌宣传过程中,获取了对市场和舆论的绝对把控!

这套模式我甚至觉得已经理论化、模式化,但我觉得自己还不具备总结能力,我尽量通俗的用小故事解释给大家听吧

功夫1:出现问题,死不承认,时间流逝后,那就是没有问题!

功夫2:提出一个复杂的难以量化的技术和产品模型,自说自话久了,就成了民间技术神话

你让小米的MIUI技术总监去公开打造一个18个月不卡的故事,他估计会羞耻到脸红,更会害怕被同行笑话,你让谷歌的产品经理说自己的拍照比上一版本提升60%,他会觉得这种量化比较很无厘头,根本不符合技术逻辑,没有这种说法。但华为这门功夫厉害之处在于想出这些名堂的都是没有技术思维负担的运营级人才。刚好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刷微博看到一个支付宝的官方申明,支付宝辟谣了秒开技术并没有使用方舟编译器,在真正的技术人员看来,所谓使用方舟编译器来实现秒开技术,根本就是个无厘头莫名其妙的话,支付宝官方也在知乎帖子里面公开了秒开项目背后的技术点,包括容器框架原生化、虚拟机调优、线程调度管控、扫码混合对焦、GPU运算等。这才是真正的技术公司在运营层面该说的话,是什么技术就是什么,说的清楚,讲的明白。而不是抛出一个技术人员谁都搞不清楚,但对普通人牛逼就完了的东西。

华为这门功夫,真的是绝了,甚至引得业内其他公司争相模仿,作为一个技术创业者,我对此服的是五体投地!

功夫3:使用一批、培养一批非常忠于价值观的宣传能人

相信HW前HR的大名在数码圈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你可以猜测他是华为支持的民间KOL,但我是真心的觉得他是对华为价值观理解的集大成者,在了解一些技术情况下,又不是技术出身的人,从而没有任何技术包袱,可以一嘴通天。

功夫4:法务公关铁拳出击,让普通人瑟瑟发抖

相信很多人都收到过华为的公关或者法务的私信或者律师函(相信我这篇发出去后,可能很快也会收到),虽然说靠财力和时间碾压小人物是很多公司的通常做法,无可厚非。但华为在这方面的做法,是更加果断、更加低阈值的。目的就是震慑与华为宣传导向不一致的声音或者做法。怎么说呢,我也没资格评价这种做法的好坏,我也切实看到了这种做法对华为的益处,说一句古话吧,“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好啦,所谓的“内幕”到这里就写完啦,写下今日之文章,绝非为了推倒品牌,我也推不倒品牌,华为还有至少10年的5G红利,小米的现金流和主要产品业务线也健康的很,都不会倒,都是非常健康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写下这样的文章,于公:只是希望反面或者负面的讨论能够搬上台面,能够畅通无阻的给大家讨论,无论如何,从长远看,这些对企业都是有利无弊的。于私:希望华为能够更加尊重技术,因为作为一名真正的技术人员,每每看到华为对技术的定义和做法,我是感觉十分受辱的。同时也希望小米能够更豁达一些,初心真的很好,也会很持久,也能支撑企业发展,少一点技术面子包袱,能做出更多的技术和互联网驱动的优秀产品来。两家公司的产品我都会一直买下去的。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