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图标 江湖人士

人工智能时代你还能再找到工作吗?2025思考

人工智能时代你还能再找到工作吗?前段时间我要在手机银行办个公司业务,发现办理需要U盾,这U盾很少用,办公室搬家时找不到了,确实一直没空办,银行一直催,就计划着上周无论如何把这事办了,但我的时间真的计划得很周密,总是觉得有更重要的事,拨不出时间给这点小事。

Image by Gerd Altmann from Pixabay 

从一件小事说起

上周末出差回上海,路过路边就有工行网点,刚好这家网点还在假日开着门,问询了一下,我这样很少用U盾的,办个密码器也一样,U盾70元,密码器功能一样免费,U盾不同手机还要换插口,于是就办了个密码器,当时心里很得意,充分利用时间,还省钱,这下一点不耽误事情,也不要浪费工作时间再办。

小错的代价

我在办公室里看着手机上的“请到附近的银行营业厅恢复”欲哭无泪,无奈骂自己真是手残脑残,可是怎么办呢,人即使有时候也厌恶自己的愚笨,可是自己再蠢,也要承担后果啊,只能咬咬牙去补办吧,在手机上查了下,离公司最近的工行网点也就600米,应该可以接受。算算来回半小时总够了,在一个会议结束后赶过去办一下,回来还能在午餐时间前做完XXX的事,心里又暗暗得意于自己时间计算精确,虽然犯了手残的错误,还是能迅速纠偏,不会影响大局的。

于是快步走到网点A,进网点倒是严格执行查绿码,量体温,但一听我的要求网点的客户经理茫然说,密码器应该取消了吧,我真是无语,再三力证我周末才办的,这位客户经理在内部询问同事,终于有位经验丰富点的客户经理出面解围,带我在自动机器上查了下,然后告诉我说我们网点小,就没有密码器。我不死心,问那补办U盾呢?

客户经理让我等叫号,说U盾要在柜台办理,现在窗口少,要排队。好吧,反正来都来了,等。

世界另有计划

好容易等前面几位明显行动不便的老人缓慢办完,冲到柜台要求补办U盾,70元我知道没问题,柜员看了我的身份证,银行卡,再像看傻瓜一样地看了我一眼,在纸上写了几个数字给我,然后悠悠地说,你这张卡没办法补办U盾,你注册的网上银行没有这张卡,补不了,要去拿那个尾号是XXXX的卡。

我两眼一黑,再次感受到人生的无奈啊。想起了万维钢老师有本书名“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感慨万老师书名起得真好。 

只能再去大点的支行,好在附近我还算熟悉,又走了600米左右到网点B,宇宙行网点真多啊。 

测温,绿码,排队,客户经理也明显不熟悉,让去柜台问,好容易坐到柜台前,告诉我:密码器是可以办,但我们密码器没了,去XX支行吧,他们存货多。 

我除了默默走开,已经无力…. 

小事终局

再次走了600米,到网点C 

这个是家分行,一看业务就很繁忙,也很正规,测温,绿码,排队…. 

终于等到一位客户经理,明显这位客户经理也不太熟悉,但好歹没把我踢走,而是找了另一位经理商量了一下,把我带到机器面前,让我拿出身份证,认真的核对后规范地指导我(这个规范指完全按照书面用语,规范语言,我的感觉就是我不识字,也听不懂指示)从机器里吐出了一个新的密码器,指导我在手机上激活,终于成功,果然是宇宙大行的分行啊。

时间代价

操作成功后一路走回来,心里充满了自怨自艾,浪费了两小时,什么也没有创造,那些我原先的计划完全脱轨,我居然还想到,我为什么出来时匆忙得连耳机都忘记带,否则还可以听听课什么的。 

但又一想,幸好是宇宙行网点很多,这家不行去那家,否则还不止两小时,只怕要半天,想想我们的时间就是这样不经意间流逝了。而且我这点小麻烦,居然麻烦了这么多人为我服务,且同一个银行体系下同种服务,不同的人,不同的网点有非常不一样的表现,只不过我所遇到的几位工作人员均不太熟悉自己银行不常用的业务,只是不熟练程度不同而已,如果不是手机银行上标得清清楚楚,我不确定是不是就直接被拒了。 

工作存在的意义

我一直与“找工作”的各环节打交道,所以习惯性的看到一个人工作状况就会思考,这份工作存在有多大意义,这些人如果失业应该怎么办,这种工作应该不应该失业。 

传统银行这几年是AI和新技术替代的重要领域,我一直觉得替代得已经不少了,现在银行大部分常规业务都已经不需要到柜面办理,银行大面积减少用人已经是现状。但我的经历让我深刻感觉这种减人趋势毫无疑问还要持续下去。

如此不熟悉业务,让顾客不方便,但和我打交道的几位银行工作人员都习以为常。当然这些人也都人到中年,这些明显都是老员工,我简直不知道他们的工作还能做多久。

实际上,我真没有感到他们的服务有任何必要性。 

我遇到的这些“人”的服务没有一个表现出比机器更强的地方。起码在我这种短暂的服务中都没有表现出任何胜任这种简单工作的地方。

人工智能时代

人工智能的替代其实已经开始了,但直到影响到自身时,很多人才会说世界变化快,其实改变从来就不是突然发生的。改变是一直发生,只是当和我们直接相关时,我们才有切肤之痛,那时多半已经毫无抵抗之力了。

我多次提过丹尼尔·平克在<全新思维>中的话。你的未来生存的将取决于对以下三个问题的回答。在这个新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问问自己:

●完成同一件工作,外包人员是不是比我的成本低?

●电脑是不是比我更迅速?

●在物质财富极大充裕的时代,我提供的服务是不是人们所需要的? 

技术趋势势不可挡,但是即使要被替代,那些精通自己的业务,有机器无法取代的服务精神,让人感觉温暖的人,也成为最后被替代者,那样即使工作不被需要了,还能再找到需要我们的工作吗?

相关阅读:

我今年 36 岁了,除了收费啥也不会

为什么36岁收费大姐被淘汰,83岁奶奶年薪40万?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