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图标 江湖人士

连10万块的代价都不敢承担,你算哪门子好父亲?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三字经》

这种教育观念历来都是中国人的顺口溜,根深蒂固、延续至今。

但在现代社会,这种观念正在现实中异化——养而不教,教而不当。

1

北京晨报今年3月7日报道了一起目前正在审理的事件:

去年6月到10月,北京某12岁小女孩在某直播平台,用父亲的支付宝打赏了某男主播10万块,父亲发现账户金额异常后起诉了该平台。

与出于保护青少年合理上网的初衷不同,该父亲在法院并未针对平台纵容12岁儿童注册直播平台提出控诉,而是简明直接地要求平台退还打赏费10万元。

他把女儿打赏10万给男主播,一古脑甩锅给平台:他认为自己的女儿才12岁,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而平台未能对未成年人注册进行核准,属于平台过失。

这个锅甩的就很没水平了:直播平台的主播入驻需要核准,而平台上的观众会使用智能手机就可以,并不需要核准,而且打赏的账号和支付宝账号基本是同一手机。

用户是否为未成年人,平台是无法预知的,关键就在于谁把手机使用权交给了未成年人。

毫无疑问,这位父亲自己才是罪魁祸首——根据他在法院的陈述,手机是他给女儿的,支付宝密码也是他告诉女儿的,连续多次支付他也没有追问消费途径。

相反,他无时无刻不把追讨10万元打赏费挂在嘴边,更暴露了他极端唯利是图的嘴脸:只要能追讨回打赏钱,自己的女儿是否沉溺于网络直播是不重要的,只要不打赏就好。

当今,如果一个完成学业、努力工作的成年人业余时间沉溺网络、手机,还要被骂作废柴,一个花季少女正值成长、学习的大好年华,也沉溺网络和手机,又该如何批评呢?作为第一监护人的父母又是多么失职呢?

一个人犯错并不要紧,可怕的是犯错后不知道错在哪里,还要借外部的过失掩饰原始的罪恶。

这10万块,就该作为他自身养育女儿严重失职的惩罚,是养而不教的代价。

2

行为上的缺乏约束,并不是这位父亲最大的过失。

根据他的陈述,妻子常年不在家,自己也忙于工作疏于关心女儿的学业和成长,女儿回家就玩电脑、玩手机;担心女儿生活费不够,还特意把支付宝密码告诉女儿(是有多不关心女儿,连生活费要多少都不清楚)。

原本纯真、亲密的父女关系,最后只剩下了经济往来,缺少了父爱的流露和心灵的呵护。

父爱不是简单在物质需求上尽可能满足子女的要求,而是要肩负起人生导师的重担,做好人生起步的迷途导航和轨道校正。

曾经80/90成长环境中,父子晚间树下乘凉讲故事,对弈棋局拼棋艺,看电视争抢遥控器等等,这些情形在00后的成长环境中已经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忙于挣钱的父母对孩子的百依百顺:想什么要什么,要什么买什么

青少年父爱和母爱缺失,与父母缺乏互动,沉溺网络、游戏等等也就顺理成章了。这不仅容易造成青少年的心灵孤独,更让青少年在正确价值观未成形之前,遭受了网络污染。

比如事件中的女童竟然花了10万元来打赏男主播,在她输入支付密码的时候,她是否想过:10万元是什么概念?它需要父母付出多少劳动所得?就为了拙劣夸张的表演,这个主播值得打赏这么多吗?

退一步说,一个可以慷慨打赏主播10万的小女孩,是否对公益事业、帮助他人也同样热心呢?

这种缺乏疏导的网络行为,对于培养青少年的金钱观、社会责任感等等,显然是可怕的。

3

李嘉诚曾说: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子女失败的缺憾

生育一个孩子,只是完成了人类接种的义务;教育好一个孩子,才是为人父母的责任。

一个人的成长环境中,家庭教育是先于学校教育而存在的,对于子女的人格、习性的养成都至关重要。

中国古代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就很注重对子女的教诲和开导,比如孔子教育儿子治学和做人。

孔子有一次在自家院子台阶上思考人生,他的儿子孔鲤就小步快跑经过。孔子就问他,“今天读《诗经》了吗?”孔鲤说没有,孔子就教育他,“不读《诗经》怎么懂得言谈用辞呢?”孔鲤就去读《诗经》了。他为了教育儿子做人,而督促孔鲤读《礼记》,大约也是如此情景。

在西方的家教中,强调子女的独立能力,包括自力更生、独立思考等等。

比如大富豪洛克菲勒,就以做家务换取零花钱的方式,来鼓励孩子们热闹劳动、自力更生;甚至让13岁的女儿掌管家庭开支,借此培养个人财务意识。

这种有效合理的家庭教育,都在子女奔向成功的路上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而在当今中国很多家庭,父母对孩子的这种家庭影响力正在逐步弱化:

他们倾向于花钱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却不愿花时间去了解孩子真正的兴趣所在;

他们倾向于从物质上对孩子进行缺少陪护的补偿,却不愿缩减自己无意义的社交、娱乐,从而挤出时间陪伴孩子;

他们倾向于把孩子送进学校然后放任不管,却很少在生活的点滴中培养孩子正确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曾经,判断一个孩子是否健康成长的标准就是,看他有没有家教。现在,这种观念却被淡化不少,当我们吐槽熊孩子、不良少年的时候,却没有充分意识到家教的重要性。

中国还有句古话,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的一生脾气秉性,都是在幼年时期奠定的。除了外界的环境影响,最大的影响就来自于父母的教导。

你,是合格的父母吗?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