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院士:華為搞封閉壟斷難以對抗西方

孫院士:華為搞封閉壟斷難以對抗西方。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孫凝暉在今年5月的一次演講內容引發了網路上的巨大爭議。在該演講中,孫凝暉表示,華為走的中式封閉壟斷的路線,難以對抗西式的封閉壟斷。

孫凝暉院士表示:「人工智慧時代更加碎片。我們的這個NPU、GPU一大堆,NPU更多,所以整個這個技術戰解決不了碎片化問題,對手已經形成壟斷,很強大,你又是碎片化。當時我們一想,這就跟那個解放前,我們這個抗日戰爭的時候,我們都是一大堆軍閥,每個小軍閥都過得挺好,到四川那一個軍閥佔兩三個縣,一個軍長就是一個軍閥,國家就是有幾個大軍閥,山西就是個大軍閥,那我們基本上碰到強敵的時候你沒有贏的(可能)。 ,這個他是為所有人服務,大家一起來做貢獻,那我們的企業這個華為他就不這麼想。

華為搞封閉壟斷難以對抗西方

「華為就是搞封閉,搞壟斷,最好你們都別幹,貢獻給我就行了。你們都用我的晶片,你們都把技術給我,然後我搞一個端到端的,從這個製造到指令到 軟體到大模型,到這個應用,反正全都是我,智算中心到什麼算力網全都是我,所以我想我們用這種中式的封閉、中式的壟斷去對抗人家西式的封閉,西式的壟斷啊,肯定是打不贏!

華為搞封閉壟斷難以對抗西方

孫凝暉院士指出,華為在科技發展上採取了封閉式、獨佔性的模式。這種模式的核心是將技術和利益集中到一個企業內部,以實現端到端的控制。華為的戰術體係就是集中力量辦大事,將技術和利益進行最大化發展。

但這種模式的弊端在於,將整個技術的突破和產業鏈的命運押在一家企業上是風險巨大的。例如在華為被美國制裁期間,這種封閉式模式的脆弱性暴露無遺。華為的消費者業務受到了嚴重衝擊,市場份額大幅下降,產品口碑也受到影響。儘管華為依賴通訊業務為其消費者業務輸送資金,但上下游供應鏈的困境依然嚴峻。

孫院士:華為搞封閉壟斷難以對抗西方 1

孫凝暉院士強調,「不是說垂直的封閉的(模式)不要搞,因為他的效率更高,商業利益更大,他把資源和他的這個利益集中到一個企業裡邊的能力更強,是可以做好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這樣一個事,這個模式他必須要有。

開源模式打破西方生態壟斷

在孫凝暉院士看來,目前全球高水準的CPU設計、GPU設計、作業系統設計已經被美國所壟斷,中國要想在這些領域取得突破,就需要用開源模式去打破西方的生態壟斷,降低企業擁有核心技術的門檻,讓每個企業都能低成本地做自己的晶片,形成智慧晶片的汪洋大海,滿足無所不在的智慧需求。用開放形成統一的技術體系,我國企業與全球化力量聯合起來共建基於國際標準的統一智慧運算軟體棧,形成企業競爭前共享機制,共享高品質資料庫,共享開源通用底座大模型。簡單來說,就是必須依賴全產業鏈的共同發展,而非單純的依賴一兩家企業所建構的封閉體系。

近期,孫凝暉院士這番言論在網路上受到了許多網友的質疑與指責。不少網友認為華為並沒有搞壟斷,華為的供應鏈是開放的,華為的手機裡絕大部分都是採用的國內供應商的零件,華為的鴻蒙系統也有開源的版本,華為在美國的持續打壓下不但沒有趴下,反而越來越強大了,證明了華為模式的成功。

孫院士未否定華為的優勢和作用

確實,網友說的很多也是事實,不過客觀來說,孫凝暉院士也並未否定華為模式的優勢和作用,而是強調國內的技術發展和突破,僅僅依靠華為模式是不夠的,還需要更開放的生態模式,需要更多的企業來發揮他的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今年4月26日,孫凝暉院士就在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舉行第十講專題講座上,給正國級、副國級領導的講課時就作了題為《人工智慧與智慧運算的發展》的發言,其中就有提到開放的發展模式。

孫院士:華為搞封閉壟斷難以對抗西方 2

孫院士演講部分內容

以下為孫關於凝暉院士中國如何發展智慧計算的道路選擇的演講部分內容:

人工智慧發展的道路選擇對我國至關重要,關係到發展的可持續性與最終的國際競爭格局。目前人工智慧的使用成本十分高昂,微軟Copilot套件要支付每月10美元的使用費用,ChatGPT每天消耗50萬千瓦時的電力,英偉達B200晶片價格高達3萬美元以上。整體來說,我國應發展用得起、安全可信賴的人工智慧技術,消除我國資訊貧窮人口、並造福「一帶一路」國家;低門檻地賦能各行各業,讓我國的優勢產業保持競爭力,讓相對落後的產業能夠大幅縮小差距。

選擇一:統一技術系統走閉源封閉,還是開源開放的道路?

支撐智慧運算產業的是一個相互緊密耦合的技術體系,即由一系列技術標準和智慧財產權將材料、裝置、製程、晶片、整機、系統軟體、應用軟體等密切聯繫在一起的技術整體。我國發展智慧運算技術體系存在三條道路:

一是追趕兼容美國主導的A體系。我國大多數網路企業走的是GPGPU/CUDA相容道路,許多晶片領域的創業企業在生態建構上也是盡量與CUDA相容,這條道路較為現實。由於在算力方面美國對我國工藝和晶片頻寬的限制,在演算法方面國內生態林立很難形成統一,生態成熟度嚴重受限,在數據方面中文高品質數據匱乏,這些因素會使得追趕者與領先者的差距很難縮小,有些時候會進一步拉大。

二是建構專用封閉的B體系。在軍事、氣象、司法等專用領域建構企業封閉生態,基於國產成熟製程生產晶片,相較於底座大模型更關注特定領域垂直類大模型,訓練大模型較多採用領域專有高品質資料等。這條道路易於形成完整可控的技術體系與生態,我國一些大型骨幹企業走的是這條道路,它的缺點是封閉,無法凝聚國內大多數力量,也很難實現全球化。

第三是全球共建開源開放的C體系。用開源打破生態壟斷,降低企業擁有核心技術的門檻,讓每個企業都能低成本地做自己的晶片,形成智慧晶片的汪洋大海,滿足無所不在的智慧需求。用開放形成統一的技術體系,我國企業與全球化力量聯合起來共建基於國際標準的統一智慧運算軟體堆疊。形成企業競爭前共享機制,共享高品質資料庫,共享開源通用底座大模型。對於全球開源生態,我國企業在網路時代收益良多,我國更多的是使用者,是參與者,在智慧時代我國企業在RISC-V+AI開源技術體系上應更多地成為主力貢獻者,成為全球化開放共享的主導力量。

選擇二:拼法模型,還是拼新型基礎設施?

人工智慧技術要賦能各行各業,具有典型的長尾效應。我國80%的中小微型企業,需要的是低門檻、低價格的智慧服務。因此,我國智慧運算產業必須建立在新的資料空間基礎設施之上,其中關鍵在於我國應率先實現智慧要素即資料、算力、演算法的全面基礎設施化。這項工作可比肩二十世紀初美國資訊高速公路計畫(即資訊基礎建設)對網路產業的歷史角色。

資訊社會最核心的生產力是網路空間(Cyber​​space)。網路空間的演進過程是:從機器一元連接構成的計算空間,演進到人機資訊二元連接構成的資訊空間,再演進到人機物數據三元連接構成的數據空間。從資料空間來看,人工智慧的本質是資料的百煉成鋼,大模型就是對網路全量資料進行深度加工後的產物。在數位時代,在網路上傳輸的是資訊流,是算力對資料進行粗加工後的結構化抽象;在智慧時代,在網路上傳輸的是智慧流,是算力對資料進行深度加工與精煉後的模型化抽象。智慧運算的一個核心特徵就是用數值計算、資料分析、人工智慧等演算法,在算力池中加工大量資料件,得到智慧模型,再嵌入資訊世界、物理世界的各個過程。

我國政府已經前瞻性地提前佈局了新型基礎設施,在世界各國競爭中搶佔了先機。首先,數據已成為國家戰略資訊資源。資料具有資源要素與價值加工兩重屬性,資料的資源要素屬性包括生產、取得、傳輸、匯聚、流通、交易、權屬、資產、安全等各個環節,我國應持續加強建構國家資料樞紐與數據流通基礎設施。

其次,AI大模型就是資料空間的一類演算法基礎架構。以通用大模型為基座,建構大模型研發與應用的基礎設施,支撐廣大企業研發領域專用大模型,服務於機器人、無人駕駛、穿戴式裝置、智慧家庭、智慧安防等產業,涵蓋長尾應用。

最後,全國一體化算力網建設在推動算力的基礎設施化上發揮了先導作用。算力基礎設施化的中國方案,應在大幅降低算力使用成本和使用門檻的同時,為最廣範圍覆蓋人群提供高通量、高品質的智慧服務。算力基礎設施的中國方案需要具備“兩低一高”,即在供給側,大幅度降低算力器件、算力設備、網絡連接、數據獲取、算法模型調用、電力消耗、運營維護、開發部署的總成本,讓廣大中小企業都消費得起高品質的算力服務,有積極性開發算力網應用;在消費側,大幅度降低廣大用戶的算力使用門檻,面向大眾的公共服務必須做到易取得、易使用,像水電一樣即開即用,像編寫網頁一樣輕鬆客製化算力服務,開發算力網應用。在服務效率側,中國的算力服務要實現低熵高通量,其中高通量是指在實現高並發⑧度服務的同時,端到端服務的響應時間可滿足率高;低熵是指在高併發負載中出現資源無序競爭的情況下,保障系統通量不急劇下降。保障「算得多」對中國尤其重要。

孫院士:華為搞封閉壟斷難以對抗西方

選擇三:AI+著重賦能虛擬經濟,還是發力實體經濟?

「AI+」的成效是人工智慧價值的試金石。次貸危機後,美國製造業增加價值佔GDP的比重從1950年的28%降低到2021年的11%,美國製造業在全行業就業人數佔比從1979年的35%降低為2022年的8 %,可見美國更傾向於回報率更高的虛擬經濟,輕視投資成本高且經濟回報率低的實體經濟。中國傾向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同步發展,更重視發展設備製造、新能源汽車、光伏發電、鋰電池、高鐵、5G等實體經濟。

相應地美國AI主要應用於虛擬經濟和IT基礎工具,AI技術也是“脫實向虛”,自2007年以來矽穀不斷炒作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VR)、元宇宙、區塊鏈、Web3.0 、深度學習、AI大模型等,是這個趨勢的反映。

我國的優勢在實體經濟,製造業全球產業門類最齊全,體系最完整,特色是場景多、私有資料多。我國應精選若干產業加大投入,形成可低門檻全行業推廣的範式,如選擇裝備製造業作為延續優勢代表性行業,選擇醫藥業作為快速縮短差距的代表性行業。賦能實體經濟的技術困難是AI演算法與物理機制的融合。

人工智慧技術成功的關鍵是能否讓一個產業或一個產品的成本大幅下降,從而將用戶數與產業規模擴大10倍,產生類似蒸汽機對於紡織業,智慧型手機對於網路產業的變革效果。

我國應走出適合自己的人工智慧賦能實體經濟的高品質發展道路。

加入电报群

【江湖人士】(jhrs.com)原创文章,作者:江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hrs.com/2017/1129.html

扫码加入电报群,让你获得国外网赚一手信息。

文章标题:孫院士:華為搞封閉壟斷難以對抗西方

(0)
江小编的头像江小编
上一篇 2017-11-06 19:57
下一篇 2017-11-09 15:01

热门推荐

Leave a Reply

Sending

国外老牌便宜域名服务商Namecheap注册com域名大优惠,抢到就赚到,优惠码:NEWCOM698
$5.98/年
直达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