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每个牛马一样,每天早上在地铁,公交上,都会看到刷短视频的人,偶尔看到拿着手机学习的人反而感到新鲜。小编可能就是少有不刷短视频的人了,并且手机上从来没有安装过这些app,一是懒得看这些东西,二是图个清净,三是做为一个懂点技术的人,还是知道这是平台为众人打造的信息茧房,能够通过正确的姿势获取有用的信息。
短视频算法如何操控情绪

不过根据小编的观察,很多时候刷短视频时,总觉得平台“懂你”?
老人刷到的,总是子女不孝、孤独难安;
老公刷到的,是男人不易、老婆不理解;
老婆刷到的,满屏都是出轨、家暴、渣男故事;
子女刷到的,是逃离原生家庭、要学会爱自己;
未婚男刷到的,是拜金女、彩礼陷阱;
小孩刷到的,却是“没钱生我干嘛”。
这些内容看似“对胃口”,实则是算法为我们编织的一张情绪牢笼。
算法的“温柔陷阱”
短视频平台的核心逻辑,就是用你的点击、停留、点赞数据,不断推送类似的内容。你看过一次“渣男故事”,系统就会认为你喜欢看,接着推更多。久而久之,形成一个越来越窄的“内容茧房”。
这种算法精准,却不是真的理解你,而是理解了你的弱点:
- 老人怕孤独,就不断推“子女不孝”的故事;
- 男人怕不被理解,就不断推“男人太难”的视频;
- 孩子对家庭有情绪,就不断推“原生家庭的痛”。
你会以为这是真实的世界,其实只是一个放大后的“镜像”。
情绪被收割,焦虑被放大

当每个群体都在各自的“叙事池子”里打转,就容易被情绪绑架。
- 老人越刷越觉得自己被忽视;
- 夫妻之间越刷越觉得对方不理解;
- 年轻人越刷越觉得原生家庭不可饶恕。
平台通过这种方式,把我们的注意力牢牢抓住,甚至让一些原本并不严重的问题,被放大到“无法调和”的地步。
如何跳出算法的牢笼?

我们当然不能否认,短视频给生活带来过很多轻松与乐趣,但如果任由算法主导我们的情绪,很可能生活被它塑造成“失真”的模样。
几点建议:
- 刻意打破推荐逻辑:去搜一些你平时不看的内容,比如学习、美食、手工、自然风光。
- 保持对现实的感知:不要把平台当成真实世界的缩影,生活中多跟家人朋友沟通。
- 限制使用时间:别让算法“养大”你的负面情绪,刷十分钟开心就好,别沉沦。
写在本文的最后
短视频算法看似懂你,其实只是在“收割”你。
如果任由它摆布,我们就会被困在各自的叙事牢笼里,越刷越孤独,越刷越愤怒。
真正的解药,是我们学会主动选择信息,而不是被动接受推送。
算法不会替你定义人生,你才是自己叙事的编剧。
【江湖人士】(jhrs.com)原创文章,作者:江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hrs.com/2018/2662.html
扫码加入电报群,让你获得国外网赚一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