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蒙昧,真理和現實很多時候是對立的,為了達成目的,我們要以群眾能接受的方法行事,必要的時候,甚至要隱藏部分真相。
一)王道大計 – 萬人之上
新王上位,朝野臣服,萬民膜拜。
什麼是王?
醉生夢死或勵精圖治,全憑一念之間,凡人的生殺奪於,只看此刻心情。
普天之下,皆是王土,四海之內,皆是王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王權至上,即便是親爹、兄長,見了王也要禮敬。
這種俯視天下蒼生的感覺,人人都想嚐嚐,史上叛亂的戲碼向來很多,兄弟相爭、外戚專權、權臣架空、外敵入侵…
如果親兄弟覬覦權利,要造反奪權,但被王提前發現,此事何解?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王掌握權柄,實力強大,無需證據,懷疑就足夠了,一聲令下,十倍兵力包圍,就地誅殺。
如果王懷疑母親也參與奪權,該如何?
殺。
懷疑大臣作亂,該如何?
殺。
看誰不順眼,該如何?
殺。
不需要證據,不需要理由,以絕對的實力,直接碾壓。
以上全錯,王權無敵,伴君如伴虎,這是小學生的認知。
二)權利
天下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天下,王不可能事事親力親為,總得有人給自己辦事,一件事情有無數種辦法,被糊弄是常有的事,為此王要立信於民、要服眾、要做天下楷模,要拉攏心腹。
王做不到以上會怎樣?
君臣離心離德,沒人肯給你辦事,運氣好還能落個善終,運氣不好只能找棵樹上吊。
崇禎玩了這麼一手,結果把自己玩死了。
楊一鵬,鎮壓叛變有功,平衡物價於民有利,為官清廉, 就因為敵人突襲鳳陽,而他在淮安,路遠來不及救,結果皇陵被毀,這可是個大事,崇禎很沒面子,總得找個人頂缸,最終以陵寢失守重罪,將楊一鵬處斬。
孫元化,是一名老將,官至巡撫都御史,後來遼東戰事失利,自刎未遂,被叛軍抓了,以俘虜之身勸孔有德等叛將歸順,結果回京後反被抓了,被崇禎以禍亂之首判處死罪。
鄭崇儉,官至三邊總督,在圍剿叛亂時,五天內打了三次勝仗,聲威大震,因年老請求辭官,上面不允許,最後打輸了,崇禎帝認為他沒有助兵平寇,甚至不等秋後,在五月就把鄭崇儉砍頭了。
陳新甲,官至兵部尚書,因與滿清議和而被殺,一個兵部尚書哪敢干這事,大家都知道背後是誰授意的,但都不敢說,只能讓他背黑鍋,最後被砍頭了。
崇禎帝從即位以來先後殺過七個總督,分別是鄭崇儉、袁崇煥、劉策、楊一鵬、熊文燦、范志完、趙光抃。
這麼做是什麼下場?
李自成一夥小小的農民軍,幾個月就打上帝都,走路也要時間啊,更何況攻城這種苦力活,在古代隨便一個城,只要糧食充足,佔據地利,固守幾個月綽綽有餘。
因為根本沒打,所有人全投降。
叛軍壓境,崇禎想找人商量對策,結果沒有一個人上朝,最後自己找了顆樹,上吊了。
薄情寡義,就沒人肯幫你辦事,管你是不是皇帝。
唐玄宗大權在握,一日殺三子,獨寵楊家,最後什麼下場?
馬嵬驛兵變,楊家被滅,自己媳婦被弄死了,兒子篡位。
即便身居高位,手握權柄,實力絕強,但許多事情,也不是想怎樣就怎樣,一些情況下要表達出特定的姿態,演給別人看。
三)清除隱患 – 殺親弟
鄭武公的夫人武姜生大兒子時難產,據說生兒子的當夜還做了噩夢,所以她非常厭惡這個大兒子,取名寤生。
幾年後,武姜又生了二兒子,也就是寤生的弟弟,取名為叔段。
雖然都是一個媽生的,但武姜厚此薄彼,對小兒子叔段非常好,厭惡大兒子寤生,就連宮裡的僕人都知道寤生不受待見。
有親媽關懷,有好教育,身為王子的叔段,萬千寵愛於一身,性格開朗,玉樹臨風,人見人愛。
此時的寤生,一副榆木疙瘩的樣子,唯唯諾諾,生怕做錯事。
武薑一直給鄭武公吹耳旁風,希望廢長立幼,但鄭武公則堅持祖宗傳統,認為嫡長子才有繼承權,寤生的地位因此得以保全。
鄭武公死後,寤生上位,結果親媽找上門說,叔段的封地太小了,張口就要一塊軍事重地。
寤生婉拒後,親媽武姜說,那就把京城送給弟弟叔段。
一幫老臣聽到風聲,立馬找寤生商量對策,封地不能亂送,這會動搖統治根基。這幫重臣討論的結果是,快刀斬亂麻,直接幹掉叔段,先下手為強,這樣就沒人爭權了。
寤生穩坐釣魚台,非常淡定了說了一句“多行不義必自斃”。
寤生將京城送給弟弟叔段作為封地,繼續當自己的王,看起來完全沒有在意這件事。
叔段有了更大的封地,很風光的去了京城,先收買守城士兵,然後以打獵的名義練兵,最後乾脆將兩座邊城也收歸己有,上至皇親貴冑,下至黎民百姓,人人都看在眼裡,甚至成了街頭小巷的熱門話題。
一些老臣實在憋不住,就找寤生談心,趕緊別讓你弟這麼做了,再這樣下去,會發生叛亂的。
寤生依舊很淡定,還給大臣們寬心…
22年後,叔段估計是感覺準備充足了,讓他媽武姜做內應打開城門,自己進行偷襲,另外還派人去衛國求援,許諾事後給一些好處。
叔段長的帥氣,又有口才,懷著愉快的心情帶兵上路了…
整個過程,寤生全部看在眼裡,打了個哈欠,是時候收拾這個蠢弟弟了。
叔段剛從自己的地盤出發,老窩就被寤生佔了。
進退兩難啊,強攻王城根本沒戲,寤生早就做好準備了,往後也退無可退,士兵一看這種情況,嚇尿了,很多兵直接跑路。
叔段帶著親信逃到舊封地,寤生的大軍隨後而至。
叔段死。
寤生從小就被弟弟壓著,被瞧不起,被不公正對待,但群眾不會關心弟弟怎麼欺負寤生,也不在乎寤生受了多少委屈,它們眼裡只有一件事:寤生殺了親弟弟。
新王即位,立馬殺親弟,不仁不義,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天下人不會服,百官也會橫加阻攔。
只有讓他鬧騰,使百官自危,群眾厭惡,此時自己佔據大義,才能殺弟而不留隱患。其他好處更是多到數不清,例如清除潛在隱患,藉機立威…
鄭莊公大智慧,不虧是春秋一霸。
四)目的決定手段正確
眾生蒙昧,真理和現實很多時候是對立的,為了達成目的,我們要以群眾能接受的方法行事,必要的時候,甚至要隱藏部分真相。
目的決定手段正確!直接用力量剷除敵人,可能會被誤解,甚至留下把柄,有些事放一放,繞點彎子,讓人們吃點苦頭,再去伸張正義,如此才不會有隱患。
此乃社交之訣竅,亦是國之大計。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眾號無極領域,原文链接:,本文观点不代表江湖人士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