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一篇名为《江湖书法,请放过那个孩子!》的帖子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关注的对象是曾通过网络进行书法直播的一名少年。此少年号称“当代小唐伯虎”且被某媒体赞为“中华书法神童”,并自创书体“牛仔书法”,甚至已自办书画院。那么,他的作品到底如何?看过之后竟大跌眼镜,不折不扣的“江湖书法”,着实“辣眼睛”。但奇怪的是,如此明显的“江湖书法”为何能够受此吹捧?是家长无原则的宠溺,媒体盲目鼓吹,还是教师的失职?无独有偶,浙江某地一张中学语文试题的图片进入大众视野,在该试题中引入了中国书法赏析题,但稍有些书法修养的人便可看出所引用的书法作品低俗拙劣,一时间“审美绑架”“当代教育的悲哀”等评价引爆朋友圈。虽然目前全国已开设书法专业的高校超百所,但大部分中小学并没有配备专业书法教师,大多由语文教师兼任。因而导致“江湖书法”进课堂,并直接导致下一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误读,这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将是莫大的危机。因此,本期时评特邀请专家对此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这些年,因为强调振兴话题,书法、书写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主角之一,就像最近热门的“诗词秀”一样,“书法秀”有了更多、更大的平台,包括教育界,我当然支持“书法进校园”的具体举措。所谓“秀”,就是重在矫揉造作而非重在“书法”,表面造势的目的好像就是在说、要说:我响应了哦!因此,一般可以预测的是,时过境迁,很多“书法秀”“书写热”会偃旗息鼓、销声匿迹。一样东西,假如不是出于真心的热爱、肌体里的有机需求和组成–具体从书法的角度来讲就是书法一旦不是“内生审美”,无论个人或社会,都将丧失“运动热能”,而无所依。
常听到所谓“江湖书法”,还有略带专业意指的“民间书法”的各种议论。我曾向书法专业教授提问:到底所指为何?是指一种写法还是一圈地、一群人?遗憾的是,他也说不准个所以然,最后还以商讨口气自我发问:大概就是指没有临帖来源的、自我发挥的那些书写吧?边上一个同事附和加了一句:江湖书法家都精于表演。我注意到,舆论界倒是已有了一种确凿无疑的书法“江湖体”的论调,而且有人煞有介事地总结出ABCD各种“特征”。
很多被定义的“江湖体”,无非就是类似于民间艺人的表演,书写体,街头、游区、民间市场里常见的书写方式。一般人会将这类的书体简单定性为花、巧、甜、俗,进而鄙视、嘲笑。事实上,且不说过年过节的对联书写、媒体和市场上的广告发布甚至很多正规场合的应用,“江湖体”给很多人挣得了“体面”。例如,近些年的音乐秀场中,我们非常惊讶各种借助华阴老腔、呼麦、木卡姆等民族和民间元素的“玩法”,学会欣赏它们的“美”–除非你说借助它们的摇滚等也是“江湖体”,歌剧才是“学术体”。总之,民间转向、边缘创新正是当下艺术的重要取源之向。
我的意思正是:即使“江湖事”,也还大有作为、人人可为的宽广空间。所以,关于书法审美在民间、社会公益领域的耕耘,是否有人、什么人去耕作,很值得深思。如果把个体自在、市场经营、公益耕耘这些“江湖”分出去后,剩下的,毫无疑问,就该是政府、事业机构担责了。在监督的问题上,我们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过度地对个体、民间、社会等空间要求的洁癖,削弱了对政府、事业机构问责的热情。这种舆论状况,既违背教育国际协定所遵循之精神,也不符合政府教育纲要倡导之要义。所以,我要强调我会对第二个“江湖书法进考卷”这个热帖所涉公义之共鸣,更关注孩子在“江湖书法”之外的各种可能:教育上一定是要做好“正本清源”的基本功、基本面!既然承认书法史、书论史、书法学术史等,当然就说明即使我愿意为“江湖书法”争权言利,亦主张教育领域应该有更严格意义上的关于书法传承、教育的标准执行,而这样的标准,自然就建立在历史及其具体成果的知识认知之上。具备这样的知识和标准体系认知的人,肯定要经过相关的专业学习和训练。具体地说,高等院校里有书法专业的读书人和毕业生,他们应该成为主要的书法老师。
这里面,问题和学问很多。其一,最重要的问题是师资力量。这些年,书法专业毕业生很多,但这些人是否已经充分地加入了教师队伍(特别是中小学),值得调研。我个人所知是,中小学书法专业教师奇缺,多数学校“一个都不能有”;相反,身边所遇书法专业毕业生却反映出路悲观。有学校安排校外培训班对校内教师进行书法培训,价格很便宜,因为培训老师的目的不是图学校报酬,而是通过熟络关系介绍学生进自己培训班。学校这样操作,既得利也合理:省了一个专业书法教师的工资。于是,我们见到小学里的书法课,教师队伍都由语文等各科老师兼任。如此,学校书法教育出问题、要问责,难道要埋怨学校请了校外搞培训的“江湖教师”吗?埋怨语文等科目教师可能教得比“江湖教师”还差吗?
其二,也部分地基于上述第一个原因,便是书法教育(我暂且命名为“全因素书法教育”)的内在缺陷。普遍考察,现在中小学书法教育基本是钢笔书法,再狭义点就是临帖书法,除此无他。即便有家长提出具体建议,这个“学”里还是严重缺乏“学养”:书法、书写所涉及的历史和源流知识,充分的审美感知辨析,充盈的书写情感酝酿和张扬,得体的符合孩童心理和身体特点的程序预设及执行……或者条理清晰展演开来的逻辑踪迹寻觅!我更多时候看到的,就是简单地看着帖子写、写、写,然后看到孩子体力消耗的疲、疲、疲。今年央视《开学第一课》节目中,曾邀请著名钢琴家郎朗等跟一台“意大利籍”机器人钢琴家飙琴技,机器人的速度、准度没话可说,假如也研制一台机器人书法家,准确地“复制书写”绝对没问题,但肯定是无法解决人脑独有的感知、情感、涵养等问题。书法教育停留于“准确复制”,从教者、受教者都甘当“书匠”“书奴”,等于也在滑向“江湖”。这说明,经史、文献、美学、哲学等知识及综合的素养,专业书法教育里以及身在其中的学生,是必须学好以备往后更好地成为人师的。其次,这些专业人才在成为人师之前是否经过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知识学习和考核,又是更高层次的“书法教育”“书本传递”之要求–这同样也有政府主张、责任啦!
【江湖人士】(jhrs.com)原创文章,作者:江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hrs.com/2017/1353.html
扫码加入电报群,让你获得国外网赚一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