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作為「天府之國」,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春天更是野菜生長的黃金季節。 野菜不僅承載著川人獨特的飲食文化,還兼具藥食同源的特性。 今天,中醫妹從常見野菜種類、食療作用、經典菜譜及注意事項等方面進行詳細介紹~
四川人春天常吃的野菜
如果您春天到四川旅游,進入山裏面會看到很多的野菜,那麼這些春季常見野菜及作用介紹如下:
1. 折耳根(魚腥草)
作用:清熱解毒、消炎抗菌,常用於緩解咽喉腫痛、肺熱咳嗽。
經典吃法:涼拌折耳根,搭配辣椒油、醋和蒜末,口感脆爽酸辣。

2. 香椿
作用:富含香椿素,具有抗菌、抗氧化作用,可促進食慾、緩解春燥。
經典吃法:香椿炒雞蛋,焯水后切碎與雞蛋混合翻炒,香氣濃郁。

3. 蕨菜(拳頭菜)
作用:富含膳食纖維,助消化、潤腸通便,但需注意其寒性,脾胃虛寒者少食。
經典吃法:蕨菜炒臘肉,焯水后與臘肉同炒,鹹香爽口。

4. 薺菜
作用:鈣含量是牛奶的2.8倍,可潤肺生津、健脾開胃,適合消化不良者。
經典吃法:薺菜餃子或薺菜豆腐羹,鮮香清新。

5. 蒲公英(婆婆丁)
作用:清熱解毒、護肝利膽,可改善肝炎和膽固醇問題。
經典吃法:蒲公英炒雞蛋或涼拌,焯水後去苦味。

6. 馬齒苋(長壽菜)
作用:涼血解毒、消炎利尿,適合濕熱體質者。
經典吃法:涼拌馬齒莧,配蒜末和辣椒油,酸辣開胃。

推薦菜譜
1. 香椿煎蛋
做法:香椿焯水切碎,與雞蛋液混合,加鹽煎至金黃。
2. 涼拌折耳根
做法:折耳根洗净切段,加辣椒油、醋、糖、花椒油拌勻。
3. 臘肉炒蕨菜
做法:蕨菜焯水后切段,與臘肉、蒜片爆炒,加生抽調味。
4. 薺菜豆腐羹
做法:薺菜焯水切碎,與豆腐丁同煮,勾芡后淋蛋花。
5. 蒲公英雞蛋湯
做法:蒲公英焯水後與蛋花同煮,加鹽和香油提鮮。
食用注意事項
安全採摘
避免採摘污染區(如公路旁、垃圾堆附近)的野菜,防止重金屬超標。
不認識的野菜不採食,如毒芹、狼毒草易與可食野菜混淆。
科學處理
焯水去毒:香椿、蕨菜等含硝酸鹽或生物鹼,需沸水焯燙1-2分鐘。
浸泡去澀:苦味野菜(如蒲公英)可冷水浸泡1小時去澀。
禁忌人群
孕婦、體寒者慎食寒性野菜(如馬齒莧、蕨菜)。
過敏體質者初次食用少量嘗試,避免過敏反應。
適量食用
野菜多具藥性,過量可能引發腹瀉或中毒,如香椿每日不超過100克。
現代研究與文化價值
近年研究發現,薺菜中的抗氧化物質可輔助降血壓,香椿提取物對幽門螺桿菌有抑製作用。 四川人吃野菜不僅是味覺享受,更是一種文化傳承,如《詩經》中“采蕨”的記載,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智慧。
春天的野菜是大自然的饋贈,四川人通過涼拌、炒制、入湯等方式,將春味融入日常飲食。 在享受美味的同時,需牢記安全第一,科學食用。
本文转载自成都中醫附院-四川省中醫院微信公眾號,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zUrB4NGTEfxLk4VOInwLew,本文观点不代表江湖人士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